山海经里的名言(睡在福橘规矩她呢)

夜行书生 165 次浏览

如果说《狗·猫·鼠》有时政杂文的味道、有些艰涩难懂,那么到了散文集《朝花夕拾》第2篇《阿长与〈山海经〉》这里,就变得非常有趣味,也非常感人了。在散文集中,《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回忆故土人情、回忆童年时光的首篇文章。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是一波三折,而阿长的形象在作者的眼中也随之逐渐高大起来。

此阿长非彼阿长——为阿长正名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其貌不扬甚至有些难看,黄胖而矮,跟身材修长、亭亭玉立一点儿都不搭边。她不姓长,绍兴也没有姓长的,更不叫什么长姑娘。她只是一个可怜的替身,她的身材生得很高大的前任才是真阿长。等真阿长辞职,她来补缺时,鲁迅家人叫阿长已经叫得顺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长妈妈阿长阿妈——鲁迅及家人对她的称谓各不相同

为着客气,鲁迅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叫她长妈妈。阿长是祖母对她的专称,想必祖母是辈分最高的,没必要和一个女工客气了;而我——作者鲁迅平时则叫她阿妈,这是相当客气相当感激的称呼了,毕竟她照看我的生活起居。由此可见,生长于当地望族的鲁迅的家教是很严格的,而儿时的鲁迅又是非常讲礼节的。

只是,后来发生的系列事情,使得我对阿长的态度经历了几多波折。

先抑后扬笔法,由憎恶、厌烦到敬意,鲁迅对阿长的态度一波三折

首先,实在不大佩服她。尤其讨厌她喜欢切切察察及摇动第二个手指指点的样子。我总觉得她这样子是向母亲告密自己顽皮了。我还厌烦她依照古训而讲究的许多规矩和道理,比如提前将一个福橘放在我的床头、第二天(正月初一)让我说几句祝福的顺口溜,比如晒裤子的竹竿底下万不可钻过去,如此等等。在我看来,她的满肚子都麻烦的礼节繁琐之至,令我想起来就觉得非常麻烦。

之后,空前的敬意。她绘声绘色地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我听得也入神,当讲到她也被土匪强盗掳去而神情自若时,我觉得她有一股伟大的神力,觉得她深不可测,并油然而生出特别的敬意。

再后来,憎恶。当我得知她是害死我的心爱的小隐鼠的真凶的时候,就是对她憎恶的时候。此时,我对她的敬意荡然无存,就像祖母那样叫她阿长。

最后,新的敬意。我喜欢《山海经》(约公元前四世纪至二世纪间的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以及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集,比如神鸟帝江、舞干戚的刑天),喜欢到渴慕,里面的奇奇怪怪的人、神、兽,只能通过远房叔祖——一个胖而和蔼的老人的描述去想象,因为老人口中的《山海经》早就不知所踪了。当我百无聊赖、对《山海经》念念不忘时,阿长在告假回家又回到周府时给我带来了四本小小的书——《山海经》!我喜出望外,自然也感激不尽,敬意满怀。

可怜而粗俗、善良而仁厚——阿长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逐渐高大

阿长是被周家雇佣的保姆。她很不幸,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只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家境不好,否则不会离开自己的家来专心照顾别人的孩子。她其实是底层劳动妇女的一个缩影。她接受的是封建纲常教育,又没有进私塾的机会,窃窃私语一番周边人事,也许是她在周家工作之余的一个消遣吧。因此,她是一个爱嚼舌头的粗俗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注重老规矩和讲究忌讳的人。但这不是她的错,是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使然,她的一些重规矩和忌讳的言行反倒是承载了劳动人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家人事事随顺、健康平安。其次,在阿长身上,也集中体现了底层劳动人民仁厚善良、真诚有爱的一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她能给我找来《山海经》事件了。我念叨《山海经》,她便关心地问起缘由。她休假回来,送给我不知用了什么办法才找到的《山海经》读本,可见她是相当用了心的,她高兴的语气透露的是一派真诚、爱心和仁厚。

作者对阿长态度的变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单纯而令人忍俊不禁的童真和童趣

阿长讲究规矩,也要求我这样那样做,我是顽童一个,自然讨厌这些压抑天性的束缚。阿长不怕长毛,我对她产生敬意是因为一种孩童的本能的恐惧;她害死了我心爱的隐鼠,我厌恶地称她为阿长,有种复仇的快感。鲁迅儿时小性又可爱的样子就这样浮现在读者眼前了,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自己的心爱之物被谁谁祸害,谁不记仇那就不叫童年!而当阿长费尽心思帮我找来心心念的《山海经》时,我不但生出新的敬意,而且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我记仇但不记死仇,何况阿长害死隐鼠也不是有意为之,当我最爱的《山海经》到手,所有的新仇旧恨,就都一笔勾销了。可敬的阿长,可爱的孩童,就这样跃然纸上!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先抑后扬,人物跃然纸上,童真可见一斑,读之,读者仿佛能看到作者儿时的世界,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值得学习的叙事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