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比喻义,从大的方面来看,没有根本的区别,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一个是修辞学,一个是词义学。严格地来说,我们所要讨论的,是比喻中的借喻和词义系统中比喻义的一些异同的问题。
比喻是一种修辞格,运用最广,也最为人们所熟知。从其构成的差异性情况来看,我们一般把比喻分为三种,即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且比喻词一般为好比、好像、象之类的典型的用语)、暗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的情况有二:一是比喻词不出现,只有本体和喻体;一是比喻词也出现,但和明喻的不同。从字面上看,是把本体事物直接说成喻体事物,所以其比喻词往往是变成、成了这一类的词语)、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我们要谈论的比喻,在此即指借喻。
《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当时的卫庄公夫人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就是明喻,诗句是说(庄姜)的纤纤玉手像茅的嫩芽那样洁白柔滑,她的皮肤像凝固的脂肪那样细腻白润。而同样是凝脂这个词,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两句诗: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这个凝脂的含义,同于《诗经》中的含义,但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句中的凝脂却是借喻。虽然在形式上省去了------象-------的比喻句式,但在句中也是比喻,是直接以喻体作比,用以描述杨贵妃洁白细嫩的皮肤。
由于借喻只以喻体来作比,本体和比喻词皆隐而不现,所以在行文上比其他的比喻形式更经济,也更简洁。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句中,龙和虹就是借喻的手法。整句的意思是,长桥横卧于水面之上,没有云彩怎么会有龙出现?高高低低的甬道凌空飞起,不是雨过天晴怎么会有彩虹出现?所以,龙和虹显然是比喻,分别比喻卧波之长桥和凌空之甬道,表达生动形象,使人产生动态的美的联想。同时,一方面节省了笔墨,以最小限度的一个字(词),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句式整齐匀称,也符合了赋的文体特征。
比喻义是现代汉语词义系统的一个术语。汉语的词义系统中,词义的种类,有四种,即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比喻义。后三者均由本义生发。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每一个词都会具备这几种词义,而是就汉语词义的整体情况而言的。兹举数例。
错,本义是镶嵌。《汉书·王莽传》:错刀以黄金错其文。在身体上刻画也叫错。由此引申为交错。《诗经·周南·汉广》:翅翅错新。又引申为交互、更迭。《礼记·中庸》:譬如四时之错行。从交错又引申为抵牾、不合。《汉书·五行志》:刘向治榖梁春秋,与仲舒错。又引申为差错、错误。杜甫《释闷》: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错误的意义出现较晚,大约是在唐朝。另外,错字还可假借为措。措有放置、施行、废弃等义,因而,这些义项也就成了错的假借义。
所谓 的比喻义,就是通过比喻的方式形成的词的义项。最初是比喻,这个义项用得多了、久了,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就逐渐固定下来,最后成为该词的一个固定的、永久性的一个义项。雪白,现在就是一个含有比喻义的词,但最初的意思就是象雪一样白。现在我们说雪白的墙壁,就不再把雪白看作是借喻,而是一个具有比喻义的词语。
区别比喻和比喻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一个语言单位,是否依赖于语境。比喻,无论哪种形式的比喻,都是需要依赖语境的,所以它具有临时性。就是说,一旦它所依赖的语境不存在或有所改变,那么,这个比喻句也就不能成立。上述案列中的龙和虹,也只有在句中,我们才能把龙和桥、虹和甬道联系在一起。所以,以龙喻桥、以虹喻道,是不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联系。而雪白,则可以不依赖任何语境,具有永久性,所以在任何语境中都可以用来描述很白的东西:雪白的衣服、雪白的床单、雪白的大地、雪白的纸张,等等。
金的本义是金属的总称,后来也专称金子这种贵重金属。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以表示坚固与珍贵,也就由此形成很多比喻义。现代汉语中的金玉良言、金玉其外、金枝玉叶都是具有比喻义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和其他词语组成形形色色的句子,表达种种不同的内容,因为它们已经不再是修辞上的比喻句,而成为词汇中的比喻义了。
忻州先贤元好问有诗云: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论诗》三首之二)诗中,莫把金针乃用典,但金针却是具有比喻义的词语,比喻作诗的窍门和方法。诗句用绘画、绣花作比,来阐述诗的观点:写出的诗句有声有色、自然清新,可以给别人阅读,但写诗的要诀,却无法传授给别人。这是诗人创作经验的总结。后人常以这两句诗来说明:美妙的作品可以示人,而创作技巧不能传人。以金针度人也成为一个惯用语,金针更是泛指做好某事某物的技巧,是一个具有典型的具有比喻义的词语,经常见诸书面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