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说:我们这块土地、这些人,终其一生,大多所行,不过是苟且二字。所谓风光,不过苟且有术;行路坎坷,不过苟且无门。基本不过如此而已。为了这句话,我专门查了查《现代汉语词典》,词典里对苟且是这样解释的:指只顾眼前、得过且过;马虎、敷衍。意思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做出违背本心、违背道德、违背法律的事。基本解释有四种,第一个是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马虎。譬如有一个成语叫苟且偷安。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个指因循苟且。表示不敢懈怠。有一个例句:他做翻译,一字一句都不敢苟且。第三个是指男女不正当的关系。古代白话文里行苟且之事就是指这么个意思。第四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做出违背本心、违背道德、违背律法的事。后来我又上网查了查关于这段文字的出处。才有点明白,这里的苟且可能代表的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遇到的各种无奈,各种屈从,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为自己内心选择所付出的心血。这样的事情,生存在这世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
有一句网络名言,人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是和远方。大概也是取的这个意思。这里的诗和远方并不代表要写出精彩绝伦的诗词,或者开车走到从没有去过的远距离的地方,它更多代表的是自己生存在这世界上的一种美好的向往,一种人在追求生存过程中自己内心的真正的爱,喜悦,和平。诗代表的是人生之诗,代表的是人生的诗意,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情趣和对生活的思考和注解;而远方则是内心中一直没有到达过的那片净土和向往,可以是心中的一个梦,可以是一个人,甚至可以是没有吃过的一种美食。而苟且大概就是安静地活着,能够让自己安身立命最基本的状态。而想要不苟且,那也是难事,无非是保持好做人的尊严,恪守住做人的底线,而这两项,却显然有人做不到。对这话最好的注解,我见到的是王朔的一句:所谓成功,不就是挣了俩钱,装比给傻比看吗?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诗一样的生活,也不可能总去远方,所以常年累月是在苟且,这是人们生活的常态。看来苟且就是文人墨客对日常生活的一句牢骚,他们把生活分成苟且与诗和远方,而我们常人即不是诗人,也不是旅行家,没有诗情画意 ,也不可能去远方旅行,我们只能为生活而操劳,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所以只能苟且着。苟且得好风光,苟且的不好无门。仅此而已。
许多人一定和我一样,厌烦苟且二字,生活就是生活,哪有什么苟且不苟且的,我们不可能总生活在精神世界里,物质生活才是生活的基础和本原。不过清代学者袁枚有一句受到后人推崇的话:凡事不宜苟且。随园主人这里所说的宜,指应当;苟且,简而言之,就是马虎随便、敷衍了事。好像也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