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学三阴三阳的时候,还有学习经络表里的时候,都会觉得挺累的:太、少不是代表多少吗?太阳对太阴,少阳对少阴,剩下阳明对厥阴该多好理解,多容易记忆!偏偏是厥阴少阳、少阴太阳、太阴阳明两两成对!实在可恨!是故意为难后辈学医的人吗?快问中医超能团@快问中医健康科普排位赛
一、阴阳如何由二分三?阴阳
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是最容易理解的,偏偏要二分为三,这就容易搞糊涂了。
阴从小到大:少阴——太阴;
阳从小到大:少阳——太阳。
阴阳由二分三,就引出了厥阴和阳明的含义。
关于厥阴和阳明的定义有很多注家不同理解。我个人倾向于理解如下:两阴交幽而尽为之厥阴;两阳合阳至明为之阳明。
所以,厥阴应该是阴里面最小最微弱的,为什么?因为阴的本质是小而弱!
而阳明则该是阳里面最大最强盛的,为什么?因为阳的本质是大而盛!
然后我们再看看,把厥阴和阳明重新代入阴阳的大小变化之后:
阴从小到大:厥阴——少阴——太阴(盛极必衰,继续循环)
阳从小到大:少阳——太阳——阳明(盛极必衰,继续循环)
因此,为什么厥阴少阳互为表里,而不是厥阴阳明互为表里,你看懂了吗?
经络里面的表里络属、《伤寒论》里面的六经病,你是不是有点理解了?
注:大家学阴阳的时候,往往容易受西方思维文化的非此即彼所影响,因此就会觉得阴阳学说很难理解,甚至产生误区;其实在中医文化里面,阴阳是一体的,两者的特性虽然有区别,其划分的区域也具有一定的对立性,但这种对立性是建立在一体性的基础上的。
如果大家能摆脱西化文化思维,重新建立一体的基调,阴阳学说就豁然开朗了。
二、《灵枢 终始第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这里可以回顾一下我们之前所讲脉诊的文章里面,所提到的人迎气口脉,我将之简称为阴阳脉法。
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
气口一盛:厥阴;二盛:少阴;三盛:太阴。
注意:这里跟五运六气里面的阴阳是不一样的,五运六气的发展除了温度,还有湿度的参合,所以虽然是同一个名词,但并非同一个意思。
也就是说,如果你看到太阴这个词,你要看书里面讲的是两仪阴阳?三分阴阳?还是五运六气?
举例说,五脏不能跟四象阴阳对应,所以脾为阴中之至阴。
我们认真看看人迎气口脉的论述,是不是恰好对应上第一段所讲的阴阳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衰到盛的发展趋势?
三、《伤寒论》里面的欲解时
我们看看《伤寒论》里面的欲解时:少阳(凌晨3点到上午9点)——太阳(上午9点到下午3点)——阳明(下午3点到深夜9点)——太阴(深夜9点到凌晨3点)——少阴(深夜11点到凌晨5点)——厥阴(凌晨1点到早上7点)。
按照我们之前的阴阳从小到大的变化顺序,为什么《伤寒论》里面不是少阳——太阳——阳明——厥阴——少阴——太阴这样一个循环呢?
因为两仪阴阳和离合(三才)阴阳是不同的!
我们捋一下思路:首先,按照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可以规定出午时阳最盛、子时阴最盛,可以对应太阳和太阴。如果把阴阳的时间范围再扩展一点,早上9点到下午3点为太阳,晚上9点为凌晨3点可以归为太阴。
那现在,两仪阴阳是怎么划分阴阳呢?按照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的顺序交变:凌晨3点到上午9点就是少阳,然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太阳;接下来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少阴,晚上9点到凌晨3点就是太阴。
但是呢,三才阴阳是怎么划分阴阳呢?阳代表多,阴代表少,所以阳的规划要比阴多一点。所以凌晨3点开始到晚上9点,按照少阳——太阳——阳明三等分。
但是阴分的也不能太少吖,因为阴阳是并存的,而且三阴之间的交集感更强,所以晚上9点到凌晨3点虽然固定了太阴,接下来每隔一个时辰(2小时)往下推演,就变成了少阴(深夜11点到凌晨5点),厥阴(凌晨1点到早上7点)。
这里就回顾了之前那篇讲解阴阳和五行的文章里面得内容:阳代表多,阴代表少,所以阳的规划要比阴多一点:阳占18个小时,对应9个时辰;而阴占10个小时,对应5个时辰。
四、结论
为什么《伤寒论》里面的欲解时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理解?
就是我们喜欢习惯性使用简单容易的两仪四象阴阳划分,但是伤寒论里面用的是离合(三才)阴阳。
为什么经络表里络属这么简单的划分都会令我们感觉疑惑?那是因为我们继承的传统文化内涵从数量或质量上都未足够,反倒被西方的文化思维蚕食影响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