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请试试刷新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原文】
老王.杨绛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读一读这篇课文吧,也许你会有不少感触。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风絮》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有《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回忆录有《我们仨》。
二、文体知识
散文以个人抒情为主,也使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散文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三、理解词义
1.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2.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3.惶恐:惊慌害怕。
4.荒僻:荒凉偏僻。
5.塌败:塌陷破败。
6.滞笨:呆滞笨拙。
7.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8.愧怍:惭愧。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出他生活上的苦。
第二部分(5—7):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第三部分(8—22):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五、问题归纳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
2.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 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 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的性格。
3.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此处将老王和他的前任对比,有什么作用?
老王送冰,冰量多一倍、冰价相等,体现了老王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体现其善。
4.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侧面描写。说明老王病情严重,为下文写老王给我送东西时不成形的模样作铺垫。
5.强笑直僵僵镶嵌等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镶嵌一词能否改为站立?
笑是高兴、喜悦之意,加上强字则含有勉强的意味。此时的老王步履维艰,已如僵尸一般,作者看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强笑一词,用得准确而含蓄。不能更换。用直僵僵来修饰镶嵌,夸张地描绘出老王身体虚弱、四肢僵硬地倚靠在门框上的状态。表明这时的老王已完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6. 既然说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又为什么问他你好些了吗?这样写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前面说到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而现在老王竟然能来到自己的家门,可能是好些了,再说这也是对病人的正常问候。
7.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肖像描写。骷髅指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已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了,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表现出老王的善良。
8. 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分析句中的 直字的作用。
直字表现出老王的行动之艰难,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给我送物品 ,表现出老王的善良。
9. 第14段中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为什么说我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是在告诉老王,自己知道他不是为了钱,表明他已明白老王的心意,自己只不过是礼尚往来,是回赠他罢了。
10. 第16段中为什么说我害怕得糊涂了?
作者从没有见过老王这样的姿态,况且他今天看上去骨瘦如柴,面如死灰,两眼结翳,状如僵尸,样子实在是古怪而可怕。而作者又是一个女人,看到老王这样的形象,害怕是本能的反应。
11.怎样理解杨绛笔下的老王的苦 与善?
老王是一位老实厚道的三轮车车夫。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无依;他有生理缺陷,一只眼睛是瞎的,另一只眼睛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很多人不愿意坐他的车;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日子过得凄凉艰难。但是穷苦卑微、不幸的命运并没有扭曲老王善良的本性。他愿意给我家带送冰块,并且要求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我没多少钱;受了我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表示感谢。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记叙我们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突出了老王善良、淳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
【课后思考探究】
一、示例:读完课文,我想到两个词:穷苦和尊重。文中的老王是一个穷苦的人,没什么亲人,有两个侄儿,没出息,自己眼睛又有病,处在社会底层。但老王善良,勤劳,因而得到了同样善良的我们一家人的尊重。这种尊重,让我感觉到了社会温情的一面,特别是老王临死之前还到我家送香油、鸡蛋的情节,更加深了我的这种感受。
点拨:在谈感受时,一定要结合课文,联系具体的句子或者事例来谈。
二、①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少收费或者多送冰,都表现了老王的老实忠厚、心地善良,体现了他的善。)②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老王生活困难还不忘关心我们,体现了老王的善良、淳朴;最终还是收了钱,也写出了老王生活的贫困,他其实很需要钱。)③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拖着病体来送香油、鸡蛋还不要钱,来报答对自己好的我们一家,体现了老王的知恩图报。)
三、1.这件事最能表现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一个命运如此不幸的人,临死前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他对作者一家的感谢,让作者看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这最能表现他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所以要详写。
2.文章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从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方面,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况,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也更能突出他的善良与知恩图报。
3.作者写自己见到老王时心里的想法,是通过作者的表现来写老王,这是侧面描写。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老王健康状况的糟糕。
四、1.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表示就是这样、应当这样。这个词流露出我们对老王的感谢、同情与关照,觉得照价付钱是理所应当的。
2.作者一家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老王虽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但按当时的说法,他是当家做主的人。按当时来说,他明智的做法就是和作者一家划清界限。但是,老王没有这样做。从压根儿写出了老王的善良朴实,他坚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准则。大概表明这个结论是我猜的,作者毕竟不是老王,不知道他内心是怎样想的;而压根儿是从老王平时的表现总结出来的,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
3.我这样说,是为了不让老王有心理压力,能够把钱收下。这体现了我的善良。
五、因为相比老王对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感谢,作者觉得自己做得太少,对老王的关心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勇于反省自己,通过对老王生活的琐碎片段的记叙,表达出应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尊重和关心弱者,关注弱者的疾苦,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的思想感情。
【同步练习】
一、基础精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滞笨(zhì) 荒僻(pì)
B.取谛(dì) 愧怍(zhà)
C.攥着钱(zuàn) 惶恐(huáng)
D.骷髅(kū lóu) 伛(yǔ)
(解析:谛应为缔,zhà应为zuò。)
2.下列选项中说话人的语意不合适的一项是(D)
A.小王见到一童颜鹤发的老人,便上前一抱拳:老人家,您老高寿?
B.刚坐下,服务员就过来了: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点什么?
C.张老板狠狠地踢了小乞丐一脚:小兔崽子,赶快滚!
D.王部长眯起眼睛,伸手拿过玉佩:那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3.根据以下这则信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
2月3日中午,秦小亮去银行帮助哥哥及83岁的父亲存钱,途经上海长宁区北翟路与协和路路口时,所带钱款被风吹散,不少被路人捡拾。随着路人逐渐送回,秦小亮最终收回7 800元,同时收到了好心人的捐款14 650元。
2月16日上午,是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在上海市慈善会长宁区分会,秦小亮带着女儿,在上海当地媒体记者的见证下,捐出了之前收到的全部捐款。年前寒风中丢钱的突发变故,有关丢款数字的流言和好心人的捐款,让今年32岁的安徽籍农民工秦小亮广为人知。当天,在拿到了上海市慈善会的捐赠证书后,秦小亮牵着女儿在镜头前咧着嘴笑了。他告诉本报记者,捐出捐款后,他一身都轻松了。此次将14 650元全部捐出,他还特意将10岁的女儿带在身边,他想用这个行动告诉女儿,她爸爸是好样的。
2月16日安徽籍农民工秦小亮将因寒风中丢钱而所得到的捐款14 650元全部捐献给上海慈善会长宁区分会。
4.形似字组词。
(1)伛( )驱( )呕( )
(2)凑( )揍( )奏( )
(3)蹄( )缔( )谛( )
(4)愧( )魄( )
(5)僻( )避( )
(6)卿( )聊( )
(1)伛偻 先驱 呕吐
(2)拼凑 挨揍 演奏
(3)马蹄 取缔 真谛
(4)羞愧 体魄
(5)僻静 逃避
(6)爱卿 聊天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
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二、现代文阅读欣赏
拥你入睡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懵懵懂懂中,睡意蒙眬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地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⑪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⑫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⑬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6.阅读全文,说说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躲着换内裤;②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③开始长胡须;④出现了喉结;⑤与父母欲近还远的青春期心理。
7.联系语境,说说你对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
①指儿子不期而至的亲昵行为带给我的惊喜;②指我对儿子短暂易逝的亲昵行为的珍惜。
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此前父子亲昵的温馨情景,表现此前儿子的纯真、可爱、调皮,表达了作者因为儿子长大而不再与自己亲昵的惋惜、怅惘的心理。
9.仔细品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其作用。
①与第③段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而紧凑;②点明中心,表现作者希望与儿子的相处时间能够长一点,表达了作者浓浓的爱子之情;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三、文言文课外拓展
芮伯献马贾①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②,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③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④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⑤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⑥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注释】①贾(gǔ):买,引申为招致。②戎:我国古代对西部民族的统称。③哓:嚷叫。④荣夷公:周厉王的宠臣。⑤谮:诬陷,中伤。⑥渎货:贪财。渎,同黩,贪污。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派)
(2)王欲无厌(满足)
(3)是贾祸也 (这)
(4)卒献之 (最终,终于)
11.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子无以应之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尔知王之渎货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芮伯之罪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伯)得到一匹好马,想把(它)献给周厉王。
(2)芮伯之罪也。
(这)是芮伯的过错。
13.芮伯最终被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芮伯被逐是因为他不善于接受别人善意的劝告。
【参考译文】
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在军队回来的时候献上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得到不止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
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伯)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芮伯,说:芮伯还有藏私啊!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
君子谈到这件事时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引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