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的繁体字,二的繁体字怎么写
贰字怎么写:
横、横、横、竖、横折、撇、点、斜钩、点
笔画数:9
含义:
1. “二”的大写。
2. 变节,背叛:~臣。~心。
贰 èr
〈名〉
(1) (会意。从贝,弍,( èr)声。本义:副)
(2) 同本义
贰,副益也。——《说文》。段注:当云副也,益也。”
以贰六官。——《周礼·春官·大史》
乘副车则式,佐车则否。——《礼记·少仪》
(3) 又如:贰佐(州县官的副);贰相(副相);贰官(副职)
(4) 二的大写 [two]——用于会计账中以防伪造
因贰以济民行。——《易·系辞》
贰偷之不暇。——《左传·昭公十三年》。注:“不壹也。”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
无是贰言也。——《国语·越语上》
从许子道,则市贾不贰。——《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贰端(二端);贰统(分一统的帝系为二)
(6) 古国名 [Er state]。故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
楚 屈瑕将盟 贰、轸。——《左传》
词性变化
◎ 贰
贰 èr
〈动〉
(1) 一分为二 [a whole divides into two;everthing tends to divide into two]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二。”——《左传·隐公元年》
贰,益也。——《广雅·释诂一》
(2) 又如:贰觞(再三献酒);贰纪(古礼中添饭加菜的规章)
(3) 背离;怀有二心 [be double-minded]
百姓携贰。——《国语·周语上》。注:“二心也。”
君立臣从,何贰之有?——《国语·晋语一》
诸侯贰,则晋国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4) 又如:贰志(异志;二心);贰虑(二心;三心二意)
(5) 辅佐 [assist]。如:贰正(辅佐匡正);贰公(辅佐三公)
常用词组
贰臣
2. 二的繁体字怎么写
两种:
1、“贰”
2、把“贰”中的“二”写到“弋”的左上角去,是“贰”的另一种写法,现在已经不用了。
读音:[ èr ]
释义:
1.“二”的大写。
2.变节,背叛:~臣。~心。
造句:
1.他回到约克郡,与对他忠贞不贰、饱受磨难的妻子团聚
2. 清初大多数贰臣文人无论是诗文中,还是政治活动、生活方式上都表现出愧疚自赎心态。
3.要非他手下缺人,他绝不会重用我这种有背叛劣迹的‘贰臣’!你要是真的灭了他,对我而言绝无害处!你一定要相信我才行!
4.共产党员对人民的事业应该是披肝沥胆,忠贞不贰。
5.忠贞不贰的人只知道爱的小零小碎,而见异思迁者才懂得爱的大悲大痛。
拓展资料:
贰 (量词)
贰是一个汉字,读作èr,本意是指副;也是“二”的大写形式,用来计数和记账; 还指变节,背叛。该文字在《周礼·乃酒正》和《礼记·曲礼》等文献均有记载。基本释义:
1:“二”的大写
2:变节,背叛:~臣。~心。
〈名〉
(1)会意。从贝,弍,( èr )声。本义:副
(2)同本义 [deputy;assistant;auxiliary;subsidiary]
贰,副益也。——《说文》。段注:当云副也,益也。”
簋贰用缶。——《易·坎卦》
大祭三贰。——《周礼·乃酒正》
取贰绥。——《礼记·曲礼》
受其贰令。——《周礼·职内》
其卜贰圉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以贰六官。——《周礼·春官·大史》
乘副车则式,佐车则否。——《礼记·少仪》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意思是不迁怒于人,不重复自己的过错。
3:又如:贰佐(州县官的副);贰相(副相);贰官(副职)
4:二的大写 [two]——用于会计账中以防伪造
因贰以济民行。——《易·系辞》
贰偷之不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56466暇。——《左传·昭公十三年》。注:“不壹也。”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
无是贰言也。——《国语·越语上》
从许子道,则市贾不贰。——《孟子·滕文公上》
5:又如:贰端(二端);贰统(分一统的帝系为二)
6:古国名 [Er state]。故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
楚屈瑕将盟贰、轸。——《左传》
3. “二”的繁体字有几种写法
二的繁体字写法有好几种,从粮票当中可以大致看到这段时期我国文字改革的变迁,粮票当中的“贰”字,中文写法发现有八种之多。
将贰拆解部首为“二”、“戈”、“贝”,那么发现的曾经的写法有:貮,一戈贝,弍贝(上下结构),弍,二戈贝,二戈贝,贰,贰。 目前国家用字规范规定2的正确的写法是“贰”。
之前还有很多人说1981年辽宁省地方粮票20市斤这枚粮票是错票,原因在粮票面额20斤的“贰”字上,“二”写在了戈的上面。
对于当前的正确写法,这个贰是错误的,可是以当年的用字规范标准看,是没有问题的。第三套人民币的贰角的中文字也是这样写的,不过那个下面的被“贝”是繁体字。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子集上】【二字部】二 ·康熙笔画:2 ·部外笔画:0
〔古文〕弍《唐韵》《集韵》《韵会》《正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