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消炎药有哪些(口服消炎药和输液消炎有什么区别)

夜行书生 159 次浏览

搜索好大夫在线(haodf_wx)查看更多文章!搜索就搜好大夫在线这五个字!一个字都不能少哦!

季节交替感冒多发,很多朋友特别是小朋友都已中招。发烧就要输液或消炎药好得快是当下很多患者,甚至是一些医生盲目治疗的观点。然而,在民间,输液好得快被无原则地传播,几乎形成了医疗措施的一种定式。

以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为例,一些错误意识和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错误1:认为输液=消炎药

常常见到新闻媒体报道,因近期感冒流行,某某医院门诊已是人满为患,输液爆棚的大幅照片常赫然银屏或纸上。其实,普通感冒、流感和多数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也是病毒性感染)是不需要输抗菌素治疗的;而下呼吸道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所致,消炎药的使用也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由于民间对消炎药的错误理解,形成了输液=消炎药的普遍意识。其实,这些病毒性疾病是禁止使用任何针对细菌的广谱抗菌素的。一些发达国家还为此而立法。即使是一般性的细菌感染,口服抗菌素也是完全能达到治疗目的的。

错误2:发热就要输消炎药

只有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才需要输抗生素的。免疫正常的健康孩子病毒感染,如果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疾病过程多数是自限性的。75%的孩子经过3天到7天而自愈,通常不超过21天。然而,由于普遍使用抗生素,导致一方面细菌耐药率逐日增加,另一方面,患者免疫状态紊乱形成。

错误3:消炎要输消炎药

这似乎已深入人心。其实,这不过是字面理解性错误。

首先,医学意义上的消炎药决不是抗菌素,而是激素类(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类(部分属于非甾体类,常用于退热)、抗过敏药物和新型的生物制剂等。抗菌素只是针对生物病原体(通常是细菌)的化学制剂。几乎没有医学意义上的消炎作用。众所周知,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是不需要用抗菌素的;

至于非感染性炎症,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例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甚至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病和过敏性鼻炎等,仅仅考虑已经合并细菌感染或特殊需要时才允许有条件地使用抗菌素的,因为,这些原发病的治疗根本不需要抗菌素。

其次,仅就感染导致的炎症损伤而言,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生物病原体都可以导致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损伤,产生病理意义上的炎症。有些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相似的表现。面对一个肺炎的患者,医生无疑是要评估其致病病原体可能性的。然而,一句怕转肺炎或都肺炎了,输点液吧,输液好得快,却很有可能得到求医者的认同。于是,都(咽炎、气管炎、肺炎)了,输液好得快成了不懂医学又有求医生的患者及家长的共识。当然,那些将吃药、输液,还是打针扔给家长的医生显然是在应付,以解脱责任,属于另类。

错误4:广泛应用抗菌素符合国情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悖论。细菌耐药迅速产生的普遍现象无疑是和滥用抗菌素相关的。在人群病毒感染率明显升高的今天,毫无例外地滥施抗菌素或针对炎症无区别地从不舍弃抗菌素的医生,不仅违背了医学,还造成了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在糟蹋人类开发医药成果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伤害了患者的健康和利益。

错误5:病情加重必须输液

在一些情况下,病情加重使很多人相信必须输液。但是,疾病是有规律的。以病毒感染性疾病为例,任何个体,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本身的自愈性、产生并发症和严重性结局都只是客观的可能性。无论怎样,除非已经合并了细菌感染或具有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存在,否则,疾病的加重与否和输液是毫不相关的。相反,不恰当的输液,还会给一些疾病带来加重的危险和副作用。菌群失调性腹泻和易感性的形成便是例证。

教你读懂血常规报告

1、机体有无感染,并区分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主要看白细胞及分类情况(五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如果白细胞总数升高,同时中性粒细胞升高,往往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者降低,同时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升高,往往为病毒感染。有条件的话,再结合CRP来区分是细菌或病毒感染。

2、机体有无贫血并区分贫血类型

RBG、HGB任何一项低于参考范围即可诊断为贫血,并根据MCV、MCH、MCHC来区分贫血类型: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贫血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同时也可根据RDW来进行分类,RDW主要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大小不一致的程度,与MCV结合对贫血分类诊断和鉴别有意义。

3、血小板情况

看有无血小板减少及增多。并可结合MPV来鉴别血小板减低的原因、评价骨髓造血功能等。

4、机体有无过敏反应及寄生虫感染

机体有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时往往嗜酸性粒细胞会升高。

5、有无血液系统疾病

急性白血病白细胞等会急剧升高同时伴有分类的变化:出现幼稚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再障时三系会减少。

6、长期接触放射线、长期服用抗生素、抗肿瘤药等会使白细胞总数降低及分类异常

7、药物疗效观察、疾病监测应用

8、如果有异常项目的话,最好做一下外周血涂片的检测,看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数目有无异常、染色有无异常,从而而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注意: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很多,患者情绪激动、运动、吃饭后、寒冷等变化均会引起血常规的变化,有的项目还有时间的影响,所以血常规检测应固定时间、在同一状态下进行检测,结果方可稳定。其次检验结果一定要结合症状来分析,如果没有临床症状,结果即使异常也不必担心。

放弃错误观念,相互理解,尊重医学规律,对医生和患者,乃至社会和谐,都是非常有益的。至少,可以减少在拥挤不堪和空气污浊的输液环境中交互感染的发生率,尤其是一些传染病。

这是真诚的希望。

胡坚,天津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小儿内科、免疫科疾病的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风湿病组副组长。

韩呈武,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检验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疗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