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伤感QQ分组就两个组(你是与他心软来过)

夜行书生 147 次浏览

截至3月11日,我国新冠肺炎治愈人数已经超过6万人,几十万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也恢复了正常生活,疫情发展进入了后期。如何解决康复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社会层面的康复,是民众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恢复正常社会,需要我们人人参与。

从心理学上讲,我们这个概念常常代表熟悉、安全、可依靠。比如,婴儿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熟悉面孔的偏爱。如果以儿童为观察对象,那么即使一场游戏的临时性分组,也常常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变化——作为我们的队友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支持和友爱,而对被称呼为他们的对手则表现出一些难以掩饰、或多或少存在的微妙距离。在三口之家的家庭对抗性游戏中,妈妈和孩子一组对付爸爸是常见模式。如果要让爸爸和孩子一组对付妈妈,很可能首先不同意这种分类方法的是孩子。毕竟,在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联结要比和爸爸之间的联结更紧密一些。心软的孩子,往往受不了妈妈不是自己人的情形,哪怕这仅仅是场游戏。

游戏中我们和他们的分类都如此重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分类带来的影响也绝对不能低估。对新冠肺炎康复者而言,往往会把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归为我们;而许许多多未曾患病的个体则可能被归为他们。现实情况是,新冠康复者的数量占总体人群的比例很小,几乎周围都是他们。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周围都是他们时,我们对自己独特性会有很好的觉知。好比一个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也会对中国人这个身份有非常深刻的体验。类似的体验还会出现在工科专业班级里几个稀稀落落的女生身上,或者出现在幼教专业班上星星点点的几个男生身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很多事情的归因会不自主地往某个让人具有独特性的维度上靠。如果在国内,无论被款待或者被怠慢,大家都不会做出因为我是中国人这个归因;但是,如果在国外,和一群外国人在一起,这个归因非常可能不由自主地冒出来。

因此,出院之后的新冠康复者有可能会对自己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身份更加在意。过分在意会导致敏感,会以一种和患病前不同的目光来审视一些其实很平常的经历。为什么熟人不再跟我打招呼?为什么人们急匆匆地从我旁边经过?为什么门口的保安对我不如以前那般热情?其实在新冠之前,人人也都有遇到过熟人但是对方没有打招呼的情况,甚至自己主动打招呼别人也没有回应的情况。但是经历过新冠诊断之后,在新冠康复者这个崭新的标签的驱使下,人们可能会把一些寻常的经历和新冠肺炎康复者这一特殊身份联系在一起

新冠肺炎康复者还需要意识到一点,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其实人们之前默认的社交规则已经发生了改变。其中比较突出的点,可能就是人际距离的拉大。新冠的传播方式是飞沫传播为主,因此加大人际距离本身就是防控工作中非常必要一环。换个方式说,居家隔离,其实就是强行减少人际接触的可能性,也在客观上拉大了人际距离。人际距离的加大意味着疏离感的产生。若普通人群已经深刻体验到,那么在新冠康复群体中,非常可能被放大。

如果新冠肺炎康复者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这种过分敏感的情况,就无须自怨自艾,也无须需自责。这是个体应对新冠肺炎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而时间,往往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人们会忽视新冠肺炎康复者会产生抗体这个事实,也会忽视迄今为止没有一类新冠康复者发生感染他人的事实,而过分关注被标记成他们的新冠肺炎康复者中的新冠肺炎几个字。这种看似风声鹤唳般的行为,实则源于内心深处对于风险的极度厌恶和对新冠康复者缺乏共情。需要意识到一点,安全行为和完全无风险是两码事。游泳是有风险的,但是正规的游泳馆会有各种各样的措施保障安全,因此去游泳馆游泳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行为。每个人都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但是按照专业机构的建议,认真做好防护工作。那么大体上,我们也是安全的。无论你喜欢与否,生活都不可能完全没有风险。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对他们中的一员产生共情要比对我们中的一员更难。人类往往能认识到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是对于被称为他们的一群人则会使用简单的标签,忽视他们的独特性。外貌可能是一个最简单的案列。我们往往觉得周围熟人的长相各有不同,很容易识别出特征,但是在许多人眼里外国人都长得差不多。同样,外国人也这样看我们。在对于情绪的认知上,也是这样,人们常常能够意识到我们中的成员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个体,但更难从被看作他们的人群中体验这种人性。

没有人希望自己被贴上他们的标签,但是我们经常会被视作他们中的一员。我们当前必须要做的,就是从这种主观陷阱中摆脱出来,这不仅仅对他们好,更是对我们好。新冠的影响,远远不是COVID-19病毒本身。病毒的传染性虽强,然而和病毒相比,极大的危险还可能来源于大众对于病毒的过分恐惧,对于治疗过程的恐惧,以及还有对他者目光的恐惧。

这些症状影响的人,数量上可能要远远多于确诊的患者。过度的防御有时候会带来很大的困扰——有人努力寻找自己身上可能患了新冠的证据,稍微出现感冒咳嗽的症状,自己就先于医生给自己确诊新冠肺炎了,而且对于医生的阴性诊断心生怀疑,多次前往医院检查。也许正是为了减少过度防御的行为,世界卫生组织特意发布信息指出自行购买抗生素和佩戴多层口罩属于不建议而且可能有害的行为。

人类从来没有生活在绝对安全的生活中。流行性疾病从来没有远离过人类。大家要认识到,这种生活在不安全的世界中的情形,也是一种常态。威胁人类的不仅仅是疾病,还有交通事故、战争、自然灾害。而且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不安全感的时候,接纳内心的不安全感,其实从来不仅仅是在新冠肺炎特殊时期需要面临的任务。换一个角度看,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似乎在告诉人们一个事实:这个星球上的所有人都是我们,我们需要更多的爱和包容。正如法国作家加缪《鼠疫》中说的那样: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如果说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值得向往,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真情。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