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条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蕴含着无穷的价值。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经过一代又一代务林人的努力,如今已建成百万亩人工林海,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林场职工年均收入10万元。
甘肃省八步沙林场三代人40多年来先后完成治沙造林超25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压沙造林与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中国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
1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当前推出一系列惠及生态发展的举措,例如从长江禁渔的成功经验来看,不仅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也为渔民转型创造条件,可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可以保障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2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关系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生态兴则经济兴,生态衰则经济衰。工业化进程虽然积累了大量财富,但造成难以弥补的生态问题,如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反之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控攻坚战,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完善制度体系。在生态保护层面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环境修复制度,用制度去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 强化污染治理。加快大气污染物、江河湖海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等协同管控治理工作,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
3 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加大科技研发,采用环保工艺减少排放,变高污染高能耗为低污染低能耗,促使传统产业与高新科技产业融合,着力促使生态环保和企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4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将绿色环保理念进行宣传,帮助群众加深对于环保的认知,开展熄灯一小时、环湖单车活动,让群众自觉践行绿色环保,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5转变发展理念。将生态效益指标纳入机关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中,利用产学研一体培养环保人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实现经济持续长久发展。
蓝天常在、青山长存、绿水长流是人民的共同期盼,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地域、全过程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处理,用实际行动做生态文明保护的参与者、实践者、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