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空中飞翔的音乐。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
傍晚在小园子里给花们喂水,看着蔷薇、木香们层层叠叠的花骨朵,忽然念及今天就是立夏。夏花比之春花,开得更有一种与生俱来不管不顾的恣肆豪情。
除了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还有更能让人懂得青春、爱情、生命的文字么?
而译者郑振铎先生,更是把个人情怀与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其中。
1
必须要把《生如夏花》原文放在这里:
生如夏花
生命,一次又一次轻薄过
轻狂不知疲倦
——题记
1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2
我听见音乐,来自月光和胴体
辅极端的诱饵捕获飘渺的唯美
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
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3
我听见爱情,我相信爱情
爱情是一潭挣扎的蓝藻
如同一阵凄微的风
穿过我失血的静脉
驻守岁月的信念
4
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
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
而有些瞬间无法把握
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
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
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
5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还在乎拥有什么
(郑振铎译)
要了解这首诗,我们先要了解泰戈尔其人。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被称为印度的诗哲和诗圣,在世界文坛享有崇高、独特的地位。他一生笔耕不辍,除了52部孟加拉语诗集,还有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30多个剧本、2000余首歌曲、50部散文集。
泰戈尔的散文诗在世界各国都广为流传,直到今天仍然拥有众多的读者。1915年曾对中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过重要先导和催生作用的《新青年》,最早开始介绍泰戈尔作品,在当时的中国影响深远。
1913年,泰戈尔凭借爱的献歌《吉檀迦利》征服了当时不可一世的西方文化精英,以12:1票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该奖项创立以来第一个欧洲之外的获奖者。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授奖辞
除了我们熟知的诗人、哲学家、戏剧家、小说家等身份以外,他还是一位可敬的教育改革家、谱写爱国歌曲的民族英雄、关心民众苦难的正义发声者与身体力行者、理智的奉行宁静与和平的民族运动领袖。
印度总理尼赫鲁一拨人以祖师称他,他和甘地作为两个方向上的巨人,共同孕育了印度独立解放的一代人。用现代身份来定义他,那就是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音乐家、剧作家。
同时,他还是关爱亲友的儿子、幼弟、丈夫、父亲、老师、朋友。
这首《生如夏花》,出自《飞鸟集》第82首。英文原文是:"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写于泰戈尔不惑之年。
2
诗歌是空中飞翔的音乐——我们不妨就按照泰戈尔的原诗,分五个乐章来解读其中蕴含的大爱与大美。
第一乐章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作为家境优裕的小少爷,在学者家庭中受富有天分的兄长、姐嫂们的亲切呵护与鼓舞长大的泰戈尔生性自由,厌恶刻板的学校生活,虽然连正规的中学课程都没有完成,但少年泰戈尔并没有虚度光阴,他贪婪地汲取着来自历史、宗教、自然、文学艺术等的滋养。
无论童年、青壮年还是耄耋之年,泰戈尔的心从没老过。终他一生心灵始终充满自然的清新与灵性的芬芳,就像他的诗,无需雕琢却能说出生命、自然,乃至宇宙本身。因此,他被称为人类的儿童。
而创作《生如夏花》时的泰戈尔,已经经历了深刻的痛苦与不懈地探索,更加珍惜生命与爱的欢愉。
泰戈尔坚决否定禁欲主义,在诗的第一节中,他就再次高唱性灵的自由,炽热地表达出他不仅热爱阳光灿烂、枝繁叶茂的美好自然,也珍惜世界赋予他的种种生活体验。
也表达了泰戈尔入世的积极生活态度:生来如同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另一位中国的创造力大家苏轼,这位以66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首词、四千八百多篇文章,创作生涯维持了四十余年的大文学家,弥留时朋友对他说:先生平生笃信佛法,而且用心地修炼,不就是为了今天嘛,你应当用力去往西方极乐之地。
苏轼回答:着力即差。如果用力,如果故意,就全错了。
苏轼虽然对于佛学有很深的造诣,但是一生都对现实的人生保持有极大的热情,他从来不把自己的人生的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虚幻的极乐世界,他只是不辜负上天赋予的责任与天分,充分活出作为人的高度。
如同夏天的繁花那样尽情地开放吧,就像不会凋谢一样;
像孩童一样无羁无畏地去尝试吧,就像不会失败一样;
像精卫那样去填海吧,就好像海会被填成陆地一样;
像夸父那样去追逐太阳吧,就像不会被灼伤一样;
把今天当成生命最后一天那样去爱吧,就像不会受伤一样!
因为,我们所拥有的人生,仅有一次。
第二乐章
我听见音乐,来自月光和胴体
辅极端的诱饵捕获飘渺的唯美
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
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泰格尔的诗,在第二部分由激越转为恬淡静谧。他开始直面与思考人生的重大命题——死亡。
先是母亲在他13岁时去世,接着如同母亲一样教导他十几年的三嫂在他新婚不久辞世。
而从1902年至1907年的这5年之间,死神似乎长住在泰戈尔家中,短短的5年时间里,他的妻子、二女儿、父亲、最小的儿子相继辞世。
泰戈尔在极度痛苦中认识到,死亡是帮助生命完成的完美方式,死亡与生命是同等重要的,死亡本身,就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命是不死的,完美圆满乃是无穷的成长和永远推陈出新的希望。生命只有死亡以后仿佛才会永生。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永远不会把死亡看得很严重。在死亡面前它欢笑舞蹈和游戏,它建设储藏并相爱。只有当我们把个别死亡的事实同生命整体分离时,我们才会看到它的空虚并变得沮丧。在死的光明中,我看到了你的世界和这个世界所弃置的珍宝。珍宝是指人在失去的那一刻才懂得珍惜的情感和物质。在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人便明白了生命的本质。死亡时生命的美,是一种极致的美。
泰戈尔认为,作为人,恰恰是从死亡之中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勇气。
如同泰戈尔、苏轼这样的人,他们就像盛放过的花朵,留下来的是累累的硕果。
他们就象有源头的流水,一路浩浩荡荡、滋润荡涤,最后汇往大海。
他们全心全意、无悔无憾地活过、经历过、创造过,才会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不盛不乱,姿态如烟,平静、满足地接受自己将成为宇宙中的另一种形态。
第三乐章
我听见爱情,我相信爱情
爱情是一潭挣扎的蓝藻
如同一阵凄微的风
穿过我失血的静脉
驻守岁月的信念
泰戈尔的爱是真正的大爱,爱的精神支配了泰戈尔所有的思想和活动,在他的诗歌中贯穿流动。
在泰戈尔看来,爱是宇宙的基本法则。宇宙从爱生,依爱而维护,向爱而运动,最终归人爱,而人生的意义也是爱。
人在本质上既不是他自己的,也不是世界的奴隶,而是爱者。
人类的自由和人性的完成都在于‘爱’。
但爱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
于是泰戈尔就把爱情放在大自然的审美空间去观照,努力找出二者的共鸣。
在他的诗中,万物有灵且美,人与自然共生。他用花草蜂鸟、明月云雨,这些充满幸福和喜悦的爱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用人类的情感破解自然的奥秘,在自然中寻到了爱的真谛。
而诗中蕴含的精神、博大的人生哲思,唤起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与追寻。因此,泰戈尔的诗被人们当做精神生活的灯塔。
如郑振铎所说:泰戈尔首先是个爱的诗人。爱情从他的心里、灵魂里泛溢出来、幻化了种种的式样:母的爱、子的爱、妻的爱、夫的爱、情人的爱、爱国者的爱、自然的爱、上帝的爱。一切都在他的优美的诗歌里、曼声而恳切地唱出来。
第四乐章
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
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
而有些瞬间无法把握
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
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
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
如果说泰戈尔早年的诗歌发出生命的叩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
那么,第四节正是试图对人生困惑做出回答。
学者评价:泰戈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诗人,更接近于古代意义上的圣者、预言家,凡人和神明之间的一座桥梁。
泰戈尔自己说:我觉得我不能说我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是显然的,诗人在我的中间已变换了式样,同时取得了传道者的性格,我创立了一种人生哲学,而在哲学中间又是含有强烈的情绪质素。所以我的哲学能歌咏也能说教我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装点天上的筵宴。
世界上像泰戈尔那样真诚的探求自己的内心情感,而又赤诚表达自我的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困惑、追寻与顿悟。
如同苏轼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词,与泰戈尔不谋而合——既对现实的生活充满了无比的温情和关爱,同时又极力地想要冲破现实的桎梏,达到一种身心灵的自由。
正是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得这首词赋予了一种更高层面的人生的智慧……他的出发点是在中秋之夜怀念兄弟,可是他的终结点却到达了一个一般的人很想到达、却很难到达的圆融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是超然达观与关爱人间相结合的。(语出《康震说东坡》)
第五乐章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还在乎拥有什么
对泰戈尔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人世的声名,他对得奖后一些人的盲目吹捧嗤之以鼻,有些人简直像在狗尾巴上拴了个白洋铁罐儿,玩起恶作剧。
他追求的是——人的心灵能够自由伸展,人的思想和行为能够完全依照心灵的指引。他在《吉檀迦利》中表达了这一理想:
在那里
理智的清泉没有沉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
在那里
心灵是受你的指引
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
我读了这些诗歌深受感动,我不记得过去20多年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在饮着一股清凉而新鲜的泉水,在他们的每一思想和感情所显示的炽热和爱的纯洁性中,心灵的清澈、风格的优美和自然的激情,所有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种完整的、深刻的、罕见的精神美,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高傲或卑下,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些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到诺贝尔奖金,他就是诗人泰戈尔。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瑞典文学院院士 魏尔纳·海顿斯坦姆(Carl Gustaf Vernervon Heidenstam,又译卡尔·古斯塔夫·维尔纳·冯·海登斯坦)
3
如今的世界,人们花了太多时间在求得结果上,在即时当下就得到结果上,忽略了过程,忽略了花草树鸟、风清月明、蓝天云朵,更不会倾听雨水的淅沥、猫咪的呼噜、孩童的嬉笑、青蛙与布谷鸟的欢唱。让自己处在未来充满不安,过去又有后悔纠缠的焦躁中。
我尽心爱过,我用心活过,我创造,我绽放过光彩,就会用充盈的心灵平静地迎来凋谢的时刻。
就会如度过激荡一生的波伏娃那样用一句话给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我的一生,不愿意同任何人交换。
就会与泰戈尔这样深深满足: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需要拥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