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是四川省内江市的下辖县,取威名远震之义,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
威远县分为低山和丘陵两大地貌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有穹窿风光、古寨集群、林海氧吧等,其中的观英滩镇获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慈菇塘获评省级森林公园。
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南北长54千米。地跨北纬29°22′~29°47′,东经104°16′~104°53′之间。东邻内江市市中区,南连自贡市大安区和贡井区,西界自贡市荣县,北衔资中县,西北与眉山市仁寿县、乐山市井研县接壤。幅员面积1289平方千米。
大约在秦朝时,在此设立行政机构,驻守军队,以防御西南夷族的侵扰。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置威远戍,十一年改威远县。取折服“夷僚”,威抚远人之意。
威远古为梁州之域,隋开皇三年(583年),置威远戍,取名威远乃“威名远震”之义。
开皇十一年(591年),改戍为县,乃威远建县之始。
唐武德年(618年)置荣州,威远县属之。
唐贞观元年(627年)在威远县境内又设婆日、至如二县。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以泸州之隆越县来属。
贞观八年(634年),将婆日、至如、隆越三县并入威远,县城留下“婆城”之名。
宋乾德五年(967年)和义县并入威远,仍属荣州。
元初,废。元统元年(1333年)复置。
明洪武四年(1371年),并入荣德县。洪武九年,复设。
清康熙六年(1667年),并入荣县。康熙十三年,复设。
康熙二十年,再并入荣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
之后历经兴废,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威远县于同年九月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
民国元年改军政府为县公署,宋上川南道。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威远旅游资源丰富,以穹窿风光和古砦集群著称。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以俩母山为核心的穹窿古寨群旅游区,以老君山道教养生文化中心和慈菇塘省级森林公园为主的穹窿山地生态旅游区,以船石湖、长沙湖和葫芦湖为主的穹窿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带。
威远古有“镜塘夜月,沙岸晨钟,白塔抹烟,紫金叠翠,横山落照,高洞飞流,古佛洪崖,老君丹灶”八景。而今有穹窿风光、古寨集群、林海氧吧。牛灯舞、石坪山歌成功入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观英滩镇获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慈菇塘获评省级森林公园;穹窿古寨群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