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心得经验

一骑绝尘 551 次浏览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研究生的生涯短暂而又忙碌,这一年,学院组织我们进行一月一次的读书会,说来像是强迫,但是,读书本来就应该是一种习惯,慢慢地自己也真开始喜欢上了读书。因为我是跨专业过来的,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差距。我非常感谢,学院组织的读书会,让我能够恶补我所落下的进度条,虽然说收入甚微,因为读书本来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日结月累一本有一本的书籍,反反复复,最后终究会成为你脑子里受益匪浅的知识。

作为研究生涯的第一本书,我读到的是老师推荐的《积极情绪的力量》可能是怕我们日后作为社会工作者不堪压力,影响到生活把,才会有这本书的出现。但是,当我读到它以后,真的感觉是如获至宝,受益匪浅。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这本书,我觉得更多的是传授了一种我们对于生活和所发生之事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因为,真正左右我们情绪的,其实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所发生事件,所采取的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导致的情绪反应。积极的情绪,有助于事物的发展和改变,而消极情绪,很可能不只影响的是自己的心情,更会让事件本身变的更加糟糕。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甚至让我联想到了艾里斯的ABC人格理论,因为,时间A真的并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情绪,而是人们关于事件A所采取的B态度,导致了情绪C的产生,C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情绪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好处,而消极的情绪可能真的就会导致时间继续的恶化下去,所以当我读到了《积极情绪的力量》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它真的是赐给了我一份面对挫折或者不顺时那种乐观向上的力量。

生命是无价的。然而,有些人却无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尊重生命,视生命于儿戏,更有甚者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此,我感到十分的痛心疾首。虽然一直以来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抑或是蓄谋已久?还是其他原因?当我带着这些痛心疾首的问题,我打开了老师推荐的第二本书,涂尔干的《自杀论》。

整本书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讨论了非社会因素对于自杀的影响,涂尔干得出的结论是自杀跟种族、遗传因素、个人素质、心理状态、精神病、自然条件、气候变化等非社会因素并无重大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另以一半的篇幅讨论社会因素对自杀的重要影响,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环境对自杀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改朝换代、工作变迁、生活变化等社会因素,并以某种程度上自杀为社会的产物、为社会事实所决定。书中有句话说得好:每个自杀的人都认为他们只服从自己,而实际上他自己不过是集体力量的玩物。人总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对个人有一定的约束力,无论是法律上的约束还是道德上的约束。作者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阐述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认为当自己的所需与现实产生矛盾,也就是当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就会引起自我的失衡,便会发生自杀现象。

涂尔干认为:如果我们不是将自杀看做与其他事物无关的、孤立的、可以单独加以研究的事件,而是将一定时期内发生在一定社会中的自杀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那么自杀并不再显示为孤立的个人现象,就其本质来说,它具有社会性质,是一种社会现象。显然,当自杀还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事件来看时,它是完全的自我的行为,是对自我的认可和寻求解脱,他人无权干涉,本质上看这纯粹是一种独立的行动。但是,实际来说,我更相信古人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你出生的那一刻,你的生命并不是只属于你自己,你更是父母的孩子,日后更或是孩子的父母,也可能是单位的领导,等一系列角色。你要负责的并不只是对于你自己,更是对父母孩子乃至社会。所以说,生命至上,珍爱生命,人人有责。

我又读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首先介绍一下作者,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然后说书的内容,每个人其实都会自卑,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不满,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后,你是否会努力去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满意度还是,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本书主要由两部分来叙述,认识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终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的通性,作者将理论与案列结合,把自卑与超越自卑进行深度的剖析。

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时自然就会有自卑的情绪。但是自卑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自卑给人带来影响也是根据个人的认知来决定。对于心态乐观的人来说,自卑会让他认清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励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潜能。对于消极的人来说,会在意识形态上造成打击,让其失去对个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发展。书中还有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奉献。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队合作之中获得满足。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自信。这本书详细分析了自卑这一情感,同时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观念和看法。自卑与超越相互影响相互转换,构成生活意义的理解。

最后我还读到了《微光处处》,《江村经济》,《贫穷的本质》《社会学》等等一系列书籍。从整个一年的读书体会中,我想说读书是学习,读书是充实,读书是体味文化,读书是回顾历史,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读书是思想的驰骋,读书是与前人会心的交流,读书是自我灵魂的感悟。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你的气质里,包含了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为什么把读书放在了第一位,因为读书真的是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让人变的自信,有内涵,有追求,让人活的更明朗,更积极。多读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读书,能够帮助我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回首历史长河,触摸时代的脉搏,关照广阔的生活;当我们在读书与思考中,流连在每一条真理、每一个美好思想、每一幅富有震撼力的场景之中时,那正是将“小我”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想与信念之时读书,则可以增长生活智慧,加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选择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人生需要不断读书,和着生动的实践,心中的理想与信念在对实践的感悟和阅读的思考中日益丰满与完善。

感谢老师一年以来的引导,让我们能够在读书中渐渐成长。活到老学到老,我一定会坚持把读书当成习惯,坚持读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