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岳晓东博士是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1993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是国内唯一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分会首任会长与侯任会长,中央电视台特邀心理专家,并受聘担任南京大学、华南师大、南京师大等2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岳晓东博士在心理健康、创新心理、咨询心理、幽默心理和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
很遗憾现在才读到这本书,原来它早在1997年就已出版;又很庆幸今天能在朋友的推荐下读到这本书,终是没有错过这本好书。
“登天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感觉,你是不是也很好奇?作者在1985年飞往美国求学的飞机上,邂逅一位在加州某大学任教心理咨询课程的教授,那是作者第一次从教授嘴里听到“心理咨询”这个字眼,他不解地问道:“什么是心理咨询?”老教授的回答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对自我感觉良好,犹如登天一样。”老教授对心理咨询的这种功能渲染式介绍,激发了作者对心理咨询的浓厚兴趣,正是带着怎样可以使人产生登天感觉的这种好奇,作者在几年之后改变了原来的专业方向,踏入了咨询心理学的奇妙世界,并成长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在之后的心理咨询实践中,作者不仅自己一再地体验到登天的感觉,也使来询者感觉在登天,无论是爱情的甜蜜,家庭的幸福,事业的成功……这种开始,真真是机缘巧合吗,颇有点儿懵懂少年偶遇世外高人,受高人点化,然后自己终成一代宗师的感觉,哈哈。
在“缘起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和第二个个案。第一个个案中,女学生丽莎作为从外地考入哈佛大学的新生,由之前的一直受到老师的喜爱和赞赏,倍受同学的仰慕和羡慕,到入学之后由于说话带口音、与见多识广的同学有巨大差距等而感到自己在哈佛受到了羞辱,一向引以为傲的成绩也下滑,从而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她怀念以前的光辉岁月,萌生了从哈佛退学的想法。针对丽莎的“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以及心态,作者采取了三个咨询步骤,第一步,宣泄不良情绪,第二步,转移比较对象,第三步,采取具体行动。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丽莎不再依恋往日的辉煌,她积极采取行动,主动想方设法改进学习方法,主动寻找必要的辅导,她有了新的朋友圈子,并与朋友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把差距当作自信的动力,而非自卑的源泉。第二个个案中,女学生莫妮卡带着由于学习吃力、成绩不尽如人意而想从哈佛转学的问题而来。然而,作者在处理此个案时却陷入了经验主义的陷阱,他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立即着手解决莫妮卡的学习困难问题,认为自己是在努力帮助莫妮卡留在哈佛,然而莫尼卡却爽约了以后的咨询预约。作者深感不解,他带着满腹的疑惑去见督导,却没想到竟然就莫妮卡的咨询问题与督导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当然,这是一种平等的对话,然而挑战与交锋却很激烈。正应了作者在哈佛的第一位督导师所言“咨询督导是平等对话,相互挑战”。在与督导的交流中,作者也有了深刻的反省,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反移情倾向(把咨询者将个人对事物的某种偏好投射到来询者身上的无意识倾向)。莫妮卡后来遵从父亲的意愿又恢复了咨询,表示自己愿意留在哈佛。作者此时保持了清醒,明白这不是莫妮卡真实意愿的表达,而是迫于她父亲的压力。然而,对为何产生从哈佛退学的想法,莫妮卡却仍然讳莫如深。作者又向督导汇报了自己的咨询状况,并在督导的启发下明确,接下来的咨询依然要鼓励莫妮卡多讲心里话,不给她压力,并从莫妮卡的成长经历中去搜寻线索。接下来果然是柳暗花明,莫尼卡终于在咨询时释放了自己压抑许久的情绪,泣不成声。原来,莫尼卡之所以想从哈佛退学,是由于“对姐姐怀有深深的内疚”。通过这个个案,我深深地理解了咨询中倾听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师万万不可仅凭自己的经验便做出预判与处理,一定要鼓励来询者多说,来询者的交谈中,藏着咨询师作出判断的线索和依据。心理咨询很多时候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福尔摩斯破案一样,要拨开重重迷雾寻找线索,来询者并不是每次都很配合,对咨询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相反,他们与咨询师打太极、玩儿“猫与老鼠”的游戏倒是常见。心理咨询师往往要与来询者斗智斗勇,你追我赶,你进我退,你守我攻。然而,“助人自助”是永远要遵循的,万万不可替来询者拿主意,做决定。心理咨询要做的是帮助来访者实现自我成长,而不是替他把问题搞定,是要提高来询者应付问题与困难的能力,是要他自己体会到成长之后“登天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