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多举措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
河南经济报记者周美娇 通讯员乔彬 梁浩杰
新野县自2020年被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以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方资源,锁定靶心,精准发力,统筹县、乡、村三级新时代实践活动阵地,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以文明实践、铸魂育人为主题,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3个、实践站6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100多场次,机构健全、队伍完善、运行顺畅、内容丰富、活动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初步形成。
上下同向,举好文明实践指挥棒。新野县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绘制新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施工图,落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合力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这篇文章。同时,根据实际,调研确定了王庄镇、新甸铺镇、歪子镇试点实践所和汉城街道北关社区、芦庄社区等村(社区)试点实践站先行先试,探索工作经验,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考核内容,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责任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多维整合,汇聚文明实践正能量。从人员队伍、项目资源、平台载体等多个维度实施有机整合,初步构建起了上下贯通、软硬结合的文明实践矩阵。县级层面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依托本地整合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实际,整合党员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日间照料室、休闲广场、科教基地、道德讲堂、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资源建设阵地,切实做到了一个中心、N点辐射、多重功能、共享使用。
同时,组建成立新野县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新野县青年志愿服务队等16支常备志愿服务队和新野县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新野县小城大爱志愿服务队等5支具有新野本地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建志愿服务支队。初步形成了以县志愿服务总队为统领、乡镇志愿服务支队和专项服务队为支撑,各部门单位志愿服务队、村级志愿服务队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按照年有安排、季有主题、月有活动的要求,向社会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和常规工作、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聚,形成了以阵地资源为依托、以志愿队伍为基础、以活动项目为牵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品牌引领,奏响文明实践新乐章。各实践所、站宣讲队伍,成为播撒文明、传递正能量的主力军。
汉城街道北关社区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引导社区群众知党情、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建成1200平方米的文明实践站,主要包括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宣传画廊、法律和道德 劝解室、图书室、书画室、志愿者工作室、市民安全体验小屋及初心大讲堂等。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采用一长三员模式,实现人在格中行,事在格中干,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百姓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突出什么。成立了孝善敬老、移风易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彩虹等16支志愿者服务队,经常活跃在社区大街小巷,传递爱心。设立了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 分钟服务圈,改造升级了红色书屋,建设了红色驿站,积极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争口气的事儿,如何在矛盾萌芽时就化解?新野县的新甸铺镇津湾村、歪子镇棉花庄村、上庄乡山坡村等三理室给出了答案:邀请村干部、联村干警担任评理的主持人,选拔村里阅历深、有威信、熟悉法律和国家政策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担任调解的明白人、见证人,让群众遇事有地方说理、有明白人评理、有基层组织处理,使绝大部分矛盾纠纷提前消解、就地解决。
各实践站均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六项任务(即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群众需求,协同发力,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
——————————————
【新闻热线:15617709537 邮箱:25217366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