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关于平罗的基本详情介绍)

【沈阳地名故事】

很多时候小旮还是喜欢扒一扒沈阳一些地名的来历的,因为,这玩意很有点儿意思,你可能每天都会走这个地方,而且这个地名就是挺奇怪,但你就是不知道他为什么叫这个,所以,小旮就喜欢干这个扒地名黑历史的事儿。这事儿吧,总得有人来干,小旮可不想当什么网红,只是想踏踏实实给大家安利沈阳这些地名有关的历史事件,还有一些故事和渊源,就够了。

最近小旮在做皇城区域的老胡同的盘点,颜值有限,讲解一般,但一定会是第一手的和你没太听说的版本,总归是比你在百度上查的知道的多。视频方面小旮还是个新兵,有一大波胡同来历正滚滚袭来,敬请期待。

————————————————

今儿咱们讲讲平罗。这个地名要是在以前,那,好像知道的人并不多,就是因为吧,这地方对于城区的人来说,多多少少感觉有点儿远。但最近呢,平罗多少有点儿小红了,因为沈阳土拍连续两地块都拍出高价,都出自沈阳西北郊,平罗这块地方。那平罗这个名字,到底是咋来的呢?为什么听着有点儿平沙落燕呢?

平罗,来自平虏

平罗,这个名字最早明朝的时候就有了,当年的名字不叫平罗,而是叫平虏堡。

早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就在平罗以北一带俘虏不少蒙古军。在1442年(正统七年)的时候,明朝在修筑辽东边墙的时候正式建村,定名平虏堡,平虏,有平定虏寇之意。由于这些地势较平,很适合驻军,于是明朝在这里修建五座墩台,驻兵271人,从而成为防御蒙古军的前哨。

时间到了1589年(万历十七年)的时候,这个地方的名字改称为平安堡,也许是多年战事,大家都祈求平安了吧。在清朝初年的时候,村里有王姓、张姓、万姓、罗姓、李姓等八户迁来定居,此时的村名就已经被谐音读作平罗堡了,中间还曾经叫过一段儿平洛堡,反正发音差不太多。

还有一种传说说,清朝嘉庆年间的时候,村里的罗姓族人由于忠于外族,在村中多做恶事,后来首恶被处死,帮凶赶出村,于是村民们为了纪念罗氏被平故定名为平罗。这只是一种传说啦,并没有什么依据。我就是说有这么一种传说,给大家讲讲听,姓罗的朋友可别当真啊,这世界上野史很多,你要是每条都生气,那肯定气不过来了不是?

到了日伪时期,平罗堡被改名为强国村,咱也不知道这名儿打哪说起的,好像小鬼子在沈阳起的一些个名儿都比较清奇,好像就是想把你原来的这种传承用外力切断的感脚。后来到194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正式成立了平罗堡乡政府,这时候能看出来,平罗堡已经是一个大地方了。这时候国民党还在平罗堡建了什么清剿队,这名儿一听就是针对我D的,但结果是啥大家都清楚了,两年零七个月就被咱给打关里去了。

平罗的掌故里,写满忠义千秋

到了1985年的时候,平罗堡村已有1310户人家,人口达到6010人。平罗曾经建有关帝庙和真武庙。平罗镇原来曾经有过11座关帝庙,各村大小不同,规制也不大一样。其中有8座庙建有钟、鼓楼、正殿供关老爷,墙画还画有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啥的。那阵儿庙里对联也挺有意思,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兄玄德弟翼德德德兄德弟,又或者是白马乌牛引出丹心一点,青龙偃月劈开鼎足三分,横批那叫亘古一人!这么一看,平罗这个地方呢,早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来一直都多多少少透着点儿行武和义气。这些关帝庙由于年代久远,后来多有失修,再经过十年动乱,现在基本都被毁无存了。但平罗堡的那种义气江湖的传承,历史上都有所体现。

你比如,在1900年全中国都闹义和团的时候,平罗就也闹了一阵儿的。当时平罗堡人叫葛龙的大法师率众三四百人,披头散发、袒胸露背、手持大刀,就在现在沈北茨榆坨、万金台一带游走残杀一些天主教众。当时还假借一些古人的威名来报号,比如我黄天霸也我赵子龙也我关云长也,现在想想那些什么刀枪不入的情节,多少有点儿可笑,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那个样儿。

哎对了,平罗当年还有过一个很知名的商号,名叫醴泉涌。这个商号最早是卖烧酒起家的,当时掌柜的叫张仙桥,后来分东西两柜之后,西柜还是照样卖烧酒,但东柜就开始卖布匹、糖茶、百货了。这个商号从同治七年(1868年)的时候就有,可以说是当时远近闻名的shoppingmall了。

几百年,就这么过去,当年狼烟四起的平虏堡,现在已然成了房产商开发争夺的热土,可以想见未来两年高楼大厦也将在这里快速竖起,沈阳西北郊小镇也很可能纳入沈阳城区的版图,谁,还会想起那些曾经忠义千秋的故事?又有谁,会回忆起,醴泉涌的烧锅顺风而来的,酒香四溢?

就在这旮,读懂沈阳!

转载注明出处:橘子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