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的一句名言。 仁者爱人的典故,出自于《孟子·离娄》。《离娄》又分上下篇,仁者爱人出自其下篇。
离娄这个篇名看起来非常特别,所以需要稍微解释一下。离娄是传说中一个视力极好的人,生活在黄帝时期。他的眼力好到什么程度?一头野兽出现在百步之外的地方,离娄能够清楚地看到这头野兽秋天长出的毫毛的最尖端。因为他的眼神太好,所以黄帝登昆仑山的时候弄丢了一颗黑色的珍珠,就让离娄去找,而离娄也果真找到了。此篇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离娄之明,所以就以离娄二字为篇名了。不过,此篇所讲并非只与离娄相关,而是涉及到为政、立身、处世等多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
仁者爱人的具体语境,出于孟子谈论君子与普通人的分别。原文是这样的: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君子和一般人的分别,就在于能够保存心中的善端,不让它失去。而保持善端的关键,就是将仁和礼永存心中。其中,仁是对他人的爱,礼是对他人的尊重。一般来说,你爱他人,也就能得到他人的爱;你尊重他人,也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需要指出的是,仁者爱人这句话虽然出自《孟子》,但这个观念却是直接继承孔子的。根据《论语·颜渊》的记载,樊迟曾经向孔子请教,到底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就是爱人。(原文是: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由此可见,孔子和孟子,都对仁这个概念极其重视,而对于仁的理解,也都高度一致:所谓仁,就是爱人。
但儒家所倡导的爱,仁爱,与其他宗教或学说相比,也还是有一些特别之处的。
首先,儒家之爱,是有其明确的核心与出发点的,这就是孝,也就是对父母的爱。由这个出发点引申开来,就得到了儒家的一切其他美德。对于这一点,儒家有很多的论述。比如《中庸》就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也说:仁之实,事亲是也。这些表述,都说明仁爱的根本,就是植根于对父母长辈的美好情感。把这个实质和路径讲述得最明白的,当推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它从对父母的感恩以及义务说起,而后话锋一转,说一个孝子,当他置身于社会,只有很好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才算是真正地尽到了孝道。比如你身为天子,如果不勤政爱民,弄到身死国灭,那么宗庙谁来祭祀?比如你身为士大夫,如果不尽心王事,弄到家破人亡,那么祖先谁来照看?比如你身为普通百姓,违法犯罪,那么父母谁来养活?这样,《孝经》就从原本属于家庭的血缘情感,推及到了整个天下国家。又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受到父母的无私关爱成长起来的,对父母有着最为美好深沉的感情,所以由此而推衍出的一整套儒家伦理,也就很容易在我们的内心生根了。
其次,儒家之爱,有一条一以贯之的实践方法,就是忠恕。
首先将这一点归纳出来的,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有一次,孔子意味深长地对曾子说:我的学说,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你知道吗?曾子说:我知道。孔子出去后,有人就问曾子: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老师的学说,无非是忠恕二字罢了。(原文是: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对忠恕特别是对恕的强调,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1993年联合国召开国际伦理大会,将全世界著名的宗教家、伦理学家聚集一堂,讨论在全球化的格局中,是否能够找到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伦理准则,最后找到的只有两条,一条是康德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另一条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被镌刻在联合国总部的大楼中,被视为指导不同国家与民族间交往的黄金伦理准则。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19/5/27(1863)孩子的事是天大的事!最高检新闻发布会聚焦未成年人保护这些热点问题
●【扫黑除恶】关于敦促涉黑涉恶腐败及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限期向组织主动交代问题的通告
●【提醒】有这6种情况,年度考核将是较差或不称职
●【每日金句】和而不同
●要买车的看过来!车辆购置税有新变化,看看你能省多少钱
●【荐读】一个人最大的能力,是让人觉得你靠谱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勃利县人民检察院
微信号:bljcy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