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到唐朝,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非常自豪的!大唐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它缔造的伟大盛世,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历史里。当然,唐朝盛世离不开两个关键性的帝王,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唐玄宗李隆基。他们开创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痕迹。然而,当我们仔细的研究盛唐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两个盛世的最后走向是截然不同的。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在唐高宗手里继续延续下去,让唐朝走上了新的高峰。而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就戛然而止了,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
那么,同为开创伟大盛世的大唐帝王,李世民为何能将盛世延续下去,而李隆基却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江山呢?从唐朝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李世民和李隆基治国的能力来说,乃至两人的品行性格都直接影响了唐朝历史的走向。
站在今天的历史角度看,李世民更像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而李隆基更像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野心家、阴谋家。这一点和两人的早年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02
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尽管他小时候家里的生活非常优越,但李世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承担起了从军卫国的重担。公元615年,李世民参加营救隋炀帝的军事行动。616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后,李世民在今天山西省境内抗击突厥的入侵。617年李渊晋阳起兵后,李世民和李建成一起带领军队杀向长安。618年唐朝建立,李世民又在平定薛举、宋金刚和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刘黑闼等地方割据势力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消灭窦建德主力部队的虎牢关战役,充分显示出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
这是李世民早年时的经历。常年的战争生涯既让李世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又让李世民对当时社会的环境有了全方面的了解:由于隋炀帝的横征暴敛和残酷剥削,隋朝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处在了生死线上。山东灾荒严重,百姓无家可归,山东邹平人王薄率先发动起义。紧接着,瓦岗起义与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席卷全国,沉重打击了隋炀帝的腐朽统治。看到隋末天下大乱的局面,以及老百姓生活的极度贫穷悲惨,李世民个人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此,在李世民正式登基后,这位年轻的大唐帝王处处以隋炀帝的错误为教训,勤俭治国励精图治。他还一改隋炀帝堵塞言路之风,以非凡的勇气和胆识从善如流,认真听取魏征等大臣提出的意见。即便魏征说的话很过火,李世民也基本上能听进去。正是李世民和魏征等大臣的团结一心,让唐朝国力蒸蒸日上。
而李隆基的青年经历和李世民可就大不相同了。李隆基从小出生在洛阳,生活条件优越自不必说。到了李隆基8岁那年,他的母亲窦妃被秘密处死,父亲李旦也被诬告谋反,差点丢了性命。到了后来,已经弱冠之年的李隆基又亲眼目睹了推翻武则天的神龙政变。正是这一系列的宫斗经历,让李隆基从一个天真的孩子成长为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权力,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权力的野心家。他的内心深处也充满了对皇帝宝座的渴望!公元710年,李隆基悍然发动唐隆政变,其发动政变的手腕比李世民更加狠毒!李世民能容得下李建成的旧部,性格耿直的魏征。而李隆基却容不下颇有才华的上官婉儿。
03
李隆基巨大的权力欲望在唐隆政变中被充分展现出来。唐隆政变结束后,李旦被扶上了皇位。但李旦内心里也对李隆基巨大的权力欲望非常忌惮。于是没过多久,这位二度登基的帝王就将李隆基立为皇太子。而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干脆拒绝当皇太子。过了两年,李旦主动退位,将皇位让给了觊觎最高权力已久的李隆基。
小时候历经多次宫廷政治斗争,长大后又连续发动两次政变牢牢把握最高权力,这让李隆基将权力看得是极其重要。或许李隆基知道,他的权力来之不易,他必须要励精图治巩固权力。因此,李隆基在登基后的20多年里,学习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然而,李隆基又是一个将权力欲望看得比国家利益都重的人。由于李隆基没有像李世民那样常年打仗的经历,他对于民间真实的情况并不了解,这就导致了李隆基执政时间过长的一个必然结局:随着开元盛世的持续,李隆基就忘乎所以了。到了天宝年间,李隆基更加听不进逆耳忠言。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李隆基不顾国家大局任用奸相李林甫执政19年,堵塞言路。不听宰相张九龄的正确建议,任用安禄山为三个藩镇的节度使,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宠幸杨贵妃,生活花天酒地,还任用杨贵妃无能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这算是彻底埋葬了大唐的盛世。
静心而论,政治家夺取权力,掌握权力没有问题。但是,身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皇帝,必须在掌握权力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并把握住这个平衡点。这一点,李世民就做到了。他在晚年及时停止出兵高句丽,还写下了《帝范》教育太子李治,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但李隆基却没有做到,他在掌握权力和国家利益之间没有找到平衡,他太过于看重自己的权力,以至于将个人权力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李隆基可以滥用权力做错事,但不允许别人提出意见指正他的缺点,最后导致了大唐的悲剧。当然,李隆基成为权力斗争家野心家和他小时候频繁经历宫廷斗争是有直接关系的。
04
李世民和李隆基年轻时候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也让两人对待大臣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李世民比李隆基更加信任大臣。为了治好国家,李世民搜集各路人才,他的秦王府里就有十八学士。等到他登基后,他对大臣尊重有加,信任有加。除了召原来秦王府的大臣进入朝廷,原先隶属于李建成的旧部,诸如魏征、王珪、薛万彻、柴令武等人也被录入朝廷任职。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能臣,李世民都是长期任用。说得简单点,李世民作为皇帝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连敌对势力的魏征等人都能重用,李世民的胸襟魄力是值得后人佩服的,皇帝必须要有用人不疑,敢用天下人的胸襟胆略。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成为了和秦皇汉武并列的中国大帝。
而李隆基就完全不同了。李世民以治国为重,用人不疑,相信大臣的能力。而李隆基则以权力为重,频繁更换手下的大臣,拿开元盛世时期的宰相而言,就有过姚崇、宋璟、张说、杜暹、张嘉贞、张九龄等人,这些宰相在开元盛世时期的任职时间平均在2到3年左右。频繁更换宰相这一点就说明:以多次政变上台又过于看重权力的李隆基,对大臣并不像李世民那么信任有加。他对大臣的猜忌比李世民对自己手下大臣的猜忌要深得多。换句话说,在李世民时期,大臣们干活相对会舒坦很多,因为李世民是内心相对坦荡大气,没有什么阴谋心眼的皇帝。而在李隆基时期,大臣们干活就得小心谨慎了,因为善于玩弄权力的李隆基,其心里的小九九可比李世民多多了。
玩弄权力这一点,李隆基真的很像嘉靖。嘉靖也是一个玩弄权力的高手。由于过于看重权力玩弄权力,李隆基和嘉靖最后都步入了深渊中,在他们身边,敢于提意见的大臣越来越少,能臣越来越少。相反,玩弄厚黑学,一心只顾打击报复别人的大臣越来越多。李隆基身边有将权力玩得天花乱坠,堵塞言路的李林甫,而嘉靖身边有将权力玩得天花乱坠,一心只懂得贪污,不懂得治国的严嵩。当大臣和皇帝都将心思放到玩厚黑学上头的时候,朝廷敢于直言,敢讲真话的风气没有了,朝廷上下全是阿谀奉承之歪风,国家离走向衰落也就不远了
05
除了对大臣的态度,李世民和李隆基对皇子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李世民善于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尽管他经历了更换太子的风波,但他仍然坚定地立下了性格宽厚的李治为自己的接班人。为了培养太子,李世民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为太子师,尽心辅佐太子。他还给太子写下《帝范》,亲自教李治如何治理国家。他希望李治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励精图治延续贞观之治。事实证明,李治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望,他和武则天一起将大唐盛世推向了高峰。
而李隆基对皇子的态度则不一样,李世民以国家利益为先,培养优秀的大唐帝国接班人。而李隆基处处以个人权力为优先,提防皇子侵犯个人权力。甚至将皇子皇孙全部关在十六王宅,害怕他们学自己搞政变将自己赶下龙椅。李隆基没有,也不可能像李世民那样,将皇太子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为了独揽权力,李隆基逼死了第一任太子李瑛,逼得第二任太子李亨成天胆战心惊。
通过以上全面的分析,我们就能看出一个真实的李世民和李隆基——李世民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而李隆基的水平也就(改:不过)是一个夺取权力玩弄权力,甚至将权力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政客。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在个人权力和国家利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不让个人权力去侵害国家利益。这一点,李世民做到了,李隆基没有做到。也正因为这一点,李世民成功延续了大唐盛世,而李隆基却让大唐走向衰落。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军事帅哥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