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怎么样(东南大学四牌楼荟萃楼怎么样)

南京,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在这里,有一所大学历经120年风雨洗礼却依旧焕发新机,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东南大学。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东大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亦凝结出众多巍然壮观的地标建筑,一处一景皆是代表学校的闪亮名片

今天,就让我们一镜到底,一起来探寻藏在东大的传奇故事——

巍巍黉宫,礼堂居中——这里是大礼堂

从1931年到2022年,它走过91载光辉岁月,写下了经久不衰、陪伴代代东大人成长的光阴故事——

大礼堂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学校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大礼堂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建国后又为其增添两侧双翼设计,整体建筑属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礼堂。建筑造型宏伟,主立面采用欧洲文艺复兴式构图,底层开三门做入口,二、三层立面用四根爱奥尼柱,檐口之上做山花。

其34米的八角形穹顶曾创下1931年中国建筑的奇迹,《人民的名义》《建国大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七月与安生》等影视剧中也皆有它的惊喜出镜。

大礼堂的美好不仅在历史的时光中闪烁流动,还曾在众多名家的笔下熠熠生辉。李剑晨先生的水彩、钟训正院士的素描、齐康院士的钢笔画、尹文教授的彩绘,或生趣满满、庄严雄伟,或个性张扬、明艳动人。

绿草正含芳,梧桐映礼堂。数十载相伴而行,大礼堂陪伴过无数东大人的青春。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将见证更多东大学子的成长,成为一代代东大人的独家记忆。

书海浩瀚,知识无穷——这里是图书馆

图书馆是大学校园内最重要的文化场所。百余年来,它跟随着东大发展的脚步不断壮大,写下了丰富多彩、矢志一流的励志故事——

东南大学图书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以前的孟芳图书馆现在作为四牌楼校区的标志建筑保留了下来。而除了作为主馆的李文正图书馆,在牌区和桥区分别有四牌楼校区图书馆、丁家桥校区图书馆。

孟芳图书馆

李文正图书馆正门

其中,李文正图书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四周环湖的图书馆,斩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孟芳图书馆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手书图书馆金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作为国内首家采用三维人脸识别系统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馆还在李文正图书馆、丁家桥校区图书馆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这让图书馆在智慧担当上也毫不逊色。

图书馆是校园重要的文化肖像和象征,它不仅只是在外观上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内涵上秉承诚朴求实的校园文化传统、促进知识传承、支持创新生态、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你将在这里收获丰富的知识,放飞人生梦想。

强身健体,讲学问道——这里是体育馆

体育馆往往是人们锻炼身体、娱乐健身的场所。但东大体育馆却先后吸引了众多名家来此处讲学,写下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彩故事——

东南大学体育馆于1923年落成,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大学最著名的体育馆之一。南北对称的木钢组合屋架,木楼板与三楼的环形跑道,玻璃屋顶、青砖贴面与拱形窗,古典柱式和双面上下的扶梯,这里的每一处无不透出简洁与庄严的神采。

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诺贝尔奖获得者泰戈尔均曾在此受邀讲演,1928年的全国教育会议也在此召开……沿体育馆路走来,泰戈尔的演讲与徐志摩的翻译仍回荡于斯。

东大体育馆对当时的建筑技术有着直接的反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融合的体现。你将在这里领略大师风采,探寻学术真谛。

美食荟萃,味蕾翻腾——这里是桃园、梅园食堂

进入大学,最难以割舍的除了身在家乡的亲朋好友,还有深深印刻在脑海之中的浓浓乡味。东大的桃园、梅园食堂集餐饮、聚会、学习、休闲于一体,在不知不觉中写下了暖心暖胃的关怀故事——

桃园食堂的建筑面积达8500平方米,共有约1800个餐位,糅合南北风味,汇聚了众多经典菜式,塑造着东大学子的味蕾记忆。

踏入食堂,你便能感知一处皆为一景。食堂一层秉持少油、少盐、低糖的健康餐饮理念,兼顾口感与营养,品质与风味,为你带来从口腹到身心的全方位满足。二层桃园智慧餐厅上线,按需取餐、自助称重、智能结算,为你带来移动化、自助化、智能化的用餐体验。

除此之外,还有新晋网红打卡地——星巴克咖啡服务,为师生聚会、学习、交流提供自由空间;水吧提供清甜饱满的鲜果茶、手摇茶等。

梅园食堂的建筑面积达8200平方米,共有约1500个餐位。四海菜系皆汇集于此,更有温暖与惊喜并存的烟火气。

食堂中融入新中式元素,将凝结文化底蕴的意向符号浓缩提炼,增强空间的易读性与可识别性,引发师生的联想,唤起情感共鸣。二层设有投影设备,在满足餐饮服务功能的同时为同学们进行团队讨论、周末舞会、中小型联欢等提供活动场所和交流平台。

步入梅园食堂,款款经典的菜色夺人眼球,既有苏菜的清淡爽洁,也有川菜的麻辣鲜嫩,更有面食、素食、西餐等多重选择。不同风味在此汇聚,共同造就梅园的美食江湖

从寻常的人间烟火到隐秘的宝藏味道,从美食的拳拳期待到餐桌的真实温暖,学校食堂为探索校园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一心构建有温度、有深度的校园餐饮服务,让你在东大也能时刻感受到家的温馨。

怀古沉思,延续文脉——这里是亚洲建筑档案中心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位于四牌楼校区的西平房曾历经多次改造,风采依旧。面向新时代,东大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赓续传统,拥抱四海,写下了传承使命、生生不息的奋进故事——

西平房建筑面积866平方米,由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区、展厅研究中心、技术处理及设备管理用房构成,集档案集藏、高端引智、学术研究国际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西平房的改造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最小干预、历史复原、活化再生为原则,创建国际一流的开放性亚洲建筑档案中心

亚洲建筑档案中心兼作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办公场所,着力打造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再生示范案例。

与此同时,西平房更新秉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完整保存历史建筑典型特征要素,在改造中坚持传承。

西平房的保护与更新是让历史生动、让文化鲜活,推动历史建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案例。在这一方天地,赋灵魂以沉思,它将会成为每一位东大学子求知之路上心灵最舒适的栖息地。

初心如磐,携手风雨——这里是南校门

校门,作为校园的重要建筑物和重要标识,承载着一个学校的风雨沧桑,记录着学校的历史变迁。回顾过往,南校门陪着东大一路成长,写下了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的时代故事——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南校门,由我国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设计。现在门额上的东南大学四个字,采用的是东晋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字。

东大南校门采用的是新古典的设计风格,整体简洁大方,并无过多装饰,但却体现出百年名校的厚重与庄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加之周围环境幽静典雅,成为众多人心目中最美的校门。

进入南校门,两排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构成校园中轴线,整齐和谐地通向远方的大礼堂,将这所百廿学府的巍巍风度尽陈于前。

多少年来,南校门在东大人心中已不仅仅是一座典雅、简约的建筑实体,它更是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东大人接续奋进。

……

除了这些,在5888亩的东南大学还有工艺实习场、中山院、中大院、梅庵等写下的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故事。这些沉淀的历史,不是怀旧的陈年记忆,而是一代代东大学子秉持止于至善的精神,在迈向未来而在现实中奋进,不断进行着充满生命力的延续。

2022年,东南大学期待与你相遇!

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东南大学官网、东南大学官微、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官微、东南网安研究生官微、东南大学图书馆官网、SEU经管学生会官微

转载注明出处:橘子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