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饶人处且饶人上一句(丽水得饶人处且饶)

我们在让别人宽容、体谅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吧,得饶人处且饶人啊。

是啊,中国人无论是做事还是与人交往都讲究一个中庸之道,做事不做绝,给别人留一丝余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展现为人的风雅温婉,大家都认为应该这么做,但这么做真的对吗?

如果你连它的上一句都做不到,如何能够心安理得说出得饶人处且饶人呢?

这非常经典的一句宽恕他人的名言,出自南宋文人余文豹的《唾弃·常谈出处》:

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它的上一句自出洞来无敌手霸气而有力,张狂却印证实力,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才能给对手留一丝余地。

这个故事也非常有趣:曾经有个道士擅长下棋,凡是与别人下棋,总是让人家先走一步,这个道士后来死在褒信县,死时对一个村里的老头托付死后的事情。

几年后,这个老头遵照嘱托为道士改葬,打开坟墓见到的只是空空的棺材和衣服罢了。当年道士曾经有诗说:"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其中还包含了一个典故,说的是晋朝王质的故事。

西晋时,有个叫王质的人,有一次到信安郡石室山(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境内)上打柴,见到几个小孩在下围棋。王质也喜欢下棋,就站在旁边观战。

小孩们边下棋边吃大枣,有时也顺手把枣递给王质吃。看完一局棋后,有个小孩突然对王质说:你为何还不回家啊?

王质俯身去拾斧子,想不到斧柄已经烂朽,只剩下铁斧了。王质回到村里,怎么一个人也不认识了,询问自己的父母,才知道他们已经死去一百多年了。

所以后世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著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有人言:有实力者,方能得饶人处且饶人,否则,你连饶人的资格都没有。

但其实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同,因此生活中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大部分人一旦身陷斗争的漩涡,便得理不饶人,然而虽然你胜利了,但也为下一次的争斗留下了伏笔。

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咄咄逼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不仅是给别人一条生路,更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给我们一个关注,您的关注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转载注明出处:橘子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