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古称磁州,位于河北省南端,中原经济协作区中心地带,著名的磁州窑文化发祥地。
磁县古为兵家屯兵之地,所以不少地方都以营名之。比如南营,三国时建村。起初有讲武城营和窑底两个居民点,东汉时曹操在此筑城练兵讲武,宋时改为讲武城。现东北角和北部还有古城址存在。
滏阳营,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建村,因该村座落在滏阳河西闸南渠的南端,后做过兵营,故名滏阳营。大冢营,北齐时建村。村西有一个大冢,是磁县境内北朝墓群最大的一个,为献武帝高欢之墓,看冢的人在此发展成村,起名叫大冢村、冢头村。后因不断驻兵,又叫大冢营。
南十里铺,清朝时御路从此通过,十里设铺,五里设屯,因距离城区县衙十里,故得名十里铺。此外,还有小寨、时村营、岳城、界段营等岳飞抗金时,在这一带安营扎寨的居所。
磁县西部山区的北贾璧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落。一代名相蔺相如的族人,居住在这个村子里。长期的历史沿袭,这个村庄慢慢地成了蔺氏的家族村落。
这个5000余口人的村庄,共有25个姓氏,其中蔺氏人口达到4000余人。该村被太行山脉东西北三面环绕,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落。据县志记载,此村建于汉光武帝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磁县湾漳的北齐高洋墓壁画,是1400多年前的北朝真迹。壁画古朴典雅,遍布整座墓葬,仅墓道两壁就达320平方米。墓道壁画表现了墓主人出行场景,内容丰富,艺术水平高超。
到目前为止,全国发现的北朝壁画墓约有40多座,如娄睿墓、徐显秀墓,以及忻州北朝大墓等,在这些北朝壁画墓中,高洋墓是一座帝陵,级别最高,壁画艺术水平也最高,代表了北朝时期宫廷绘画的最高水平。
草野之间,代有遗才。磁州窑系虽不能与五大官窑齐名,在江湖中的地位却不可小觑。因磁州窑所有产品都直面市井大众,物美价廉的磁州窑,在粗瓷黏土原料上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功,众多品类风格清新,不受任何束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对于宋代五大官窑,磁州窑瓷器因为大多是为百姓日常生活而作的器皿,产量很大,且流传到今天的数量也非常多。磁州窑瓷器,看着土里土气,实则也是土豪。
磁州窑继承了邢窑、定窑的诸如刻花、划花、剔花、印花等装饰技法,又发展出了釉下彩绘的装饰技法,这个技法开创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
磁州窑瓷器传世品比较多,但由于是民窑,精品比较少,虽然如此,最贵的磁州窑瓷器依旧拍出了1.3亿多元的天价。目前河北地界各大超市基本都有磁州窑的碗具,燕赵大地的中年人过生日,都有着姥娘给买个磁州大碗的记忆。
近年兴起了发展旅游,磁县的溢泉湖、山区、漳河三大旅游片区建设全面启动,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3.4%,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9%。
此时很多老人们都想起了磁县老城。原来面积不大,可四四方方的磁县老城,有古城墙、古城门、古大殿、古庙宇、古牌坊,有碧波荡漾的湖水和护城河。再加上磁县城南的兰陵王旧址、古邺旧址,高高低低的七十二古冢,那该是多么壮观的旅游胜地。
磁县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粮食总产量达19.35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7.5%,磁县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前几年的邯郸改扩区县中,磁县没有改区,本来改区磁县呼声最高,但最终调整了个别村落给邯山区和复兴区。有的说,是因为改区的话不好称呼,因为磁县带个县字,那以后改了的话称呼磁县区,似乎不好听。还有的认为磁县人口太多,山区也多,地形人口社会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管辖。
其实磁县在邯郸有着独特的发展。毕竟物以稀为贵,资源的不可复制程度决定了其难得程度,这便是竞争力的核心优势。政策及科技水平上差异可以靠时间逐步消弥,但地理资源及历史人文上的优势差异,却是很难被复制替代的。
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磁州窑文化等历史优势资源,便是磁县自身最宝贵的财富,这些都不是行政区域调整就可以得到的。所以说,磁县只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不骄不躁,重塑磁州、引领邯郸各区县将指日可待。